半导体国产替代材料 | CMP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

汇鼎金融 25-07-07

一、CMP 工艺与抛光材料的核心价值

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CMP) 是半导体制造中实现晶圆表面全局平坦化的关键工艺,通过 “化学腐蚀 + 机械研磨” 的协同作用,去除晶圆表面多余材料,确保后续光刻、沉积等制程的精度。在 7nm 及以下先进制程中,单颗芯片需经历 10-15 次 CMP 步骤,而抛光材料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晶圆的平整度、缺陷率和良率,是半导体产业链中 “卡脖子” 的关键材料之一。

二、半导体 CMP 抛光材料的核心组成

CMP 抛光材料是一个 “系统级” 组合,主要包括抛光液(Slurry)、抛光垫(Pad)、抛光垫修整器(Conditioner) 三大核心组件,三者协同作用决定抛光效果:

1. 抛光液(CMP Slurry):化学与机械作用的核心载体

抛光液是 CMP 中最关键的耗材,由研磨颗粒、化学添加剂(氧化剂、抑制剂、pH 调节剂等)和去离子水组成,占 CMP 材料成本的 50% 以上。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化学腐蚀软化晶圆表面材料,同时通过研磨颗粒的机械作用去除腐蚀层,实现精准平坦化。

按应用场景可分为三大类:

• 硅衬底抛光液:用于晶圆衬底(硅片)的粗抛与精抛,以胶体二氧化硅(SiO₂) 为主要研磨颗粒,配合弱碱性溶液(pH 9-11),实现纳米级表面粗糙度(Ra<0.1nm)。

• 金属层抛光液:针对铜、钨、铝等金属互连层,如铜抛光液以氧化铝(Al₂O₃) 为研磨颗粒,加入 H₂O₂作为氧化剂(将 Cu 氧化为 Cu²⁺),并通过苯并三唑(BTA)抑制过度腐蚀,确保金属线宽精度。

• 介电层抛光液:用于氧化硅(SiO₂)、氮化硅(Si₃N₄)等绝缘层,以氧化铈(CeO₂) 为核心颗粒(与 SiO₂反应性强,选择性高),适配浅沟槽隔离(STI)、栅极结构等制程。

2. 抛光垫(CMP Pad):机械研磨的 “工作面”

抛光垫是晶圆与抛光液接触的介质,主要作用是:① 均匀承载研磨颗粒和抛光液;② 提供机械研磨的压力传导;③ 及时排出抛光产生的碎屑。其性能由材料、结构和硬度决定:

• 材料类型:主流为聚氨酯(PU)(硬度高、耐磨性强,占市场 80%),其次是无纺布 + 树脂复合垫(适用于低压力抛光,减少晶圆损伤)。

• 结构设计:表面多为 “多孔蜂窝状”,孔隙率(20%-40%)影响抛光液的留存与碎屑排出;硬度(Shore D 60-85)需匹配不同材料(如金属抛光用高硬度垫,介电层用中低硬度垫)。

3. 抛光垫修整器(Conditioner):维持抛光稳定性的 “校准工具”

抛光垫在使用中会因磨损、碎屑堵塞导致表面状态变化(如硬度下降、平整度变差),修整器的作用是通过金刚石颗粒(粒径 50-200μm) 对抛光垫表面进行微量切削,恢复其粗糙度和孔隙结构,确保每片晶圆的抛光一致性。

• 关键指标:金刚石颗粒分布均匀性、结合强度(避免颗粒脱落污染晶圆)、使用寿命(通常对应 50-100 片晶圆抛光)。

三、应用场景:覆盖半导体全制程

CMP 抛光材料的应用贯穿半导体制造的 “前道(FEOL)、中道(MOL)、后道(BEOL)” 全流程,具体场景包括:

• 前道制程:硅片衬底平坦化、浅沟槽隔离(STI)抛光、栅极(Gate)材料抛光(如 polysilicon);

• 中道制程:金属栅极(Metal Gate)抛光、接触孔(Contact)平坦化;

• 后道制程:铜互连层(Damascene 结构)抛光、介质层(ILD)抛光;

• 先进封装:3D IC 堆叠中的晶圆级封装(WLP)表面平坦化、Chiplet 间的键合面抛光。

四、市场格局与发展趋势

1. 市场规模:随先进制程升级快速增长

2024 年全球半导体 CMP 材料市场规模约85 亿美元,其中抛光液占比 55%(约 47 亿美元),抛光垫占 30%(约 25 亿美元),修整器占 15%(约 13 亿美元)。预计到 2028 年,随着 3nm/2nm 制程量产、3D NAND 堆叠层数突破 500 层,市场规模将突破 13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 11%。

2. 竞争格局:海外垄断与国产突破并存

• 国际巨头:长期垄断高端市场,如:

◦ 抛光液:美国 Cabot Microelectronics(全球市占率 35%,主打金属抛光液)、日本 Fujifilm(收购 Hitachi Chemical 后,介电层抛光液领先);

◦ 抛光垫:美国 Dow(原陶氏化学,市占率 40%,聚氨酯垫技术标杆)、美国 3M(无纺布复合垫龙头);

◦ 修整器:美国 Applied Materials(设备 + 修整器一体化方案)、日本 Disco。

• 国产进展:中国企业从中低端切入,逐步突破高端市场,如:

◦ 抛光液:安集科技(铜抛光液国内市占率超 20%,进入中芯国际、长江存储供应链)、鼎龙股份(硅衬底抛光液替代进口);

◦ 抛光垫:华海清科(与天津大学合作,抛光垫产品进入 14nm 制程验证)、天通股份(布局聚氨酯垫量产)。

3. 技术趋势:更高精度、更低缺陷、更环保

• 高选择性抛光:开发 “化学机械协同可控” 的抛光液,减少过抛光(Over-polishing),如针对 3D NAND 的氮化硅 / 氧化硅抛光液,选择性(抛光速率比)需达 100:1 以上;

• 低缺陷化:通过纳米级研磨颗粒(粒径 < 50nm)、无金属离子添加剂(如无铁离子抛光液),降低晶圆表面划痕、金属污染;

• 环保与循环:开发可降解抛光液(生物基添加剂)、抛光垫再生技术(通过激光修整延长寿命),降低碳排放;

智能化集成:将传感器嵌入抛光垫 / 修整器,实时监测抛光压力、温度、研磨颗粒浓度,实现闭环控制(如应用于 TSMC 的 “Smart CMP” 系统)。

五、总结

半导体 CMP 抛光材料是先进制程 “微米级精度、纳米级缺陷” 要求的核心保障,其技术壁垒体现在材料配方、微观结构设计与应用场景适配性上。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需求升级,CMP 材料国产化将迎来加速期,而 “技术创新 + 产业链协同” 是突破海外垄断的关键。未来,适配 EUV 光刻、3D IC 等新技术的 CMP 材料,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战略高地。

来源:太平洋证券,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上部分资料转载“材料汇”网络平台,文章仅仅用于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