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住宅小区电动汽车有序充电解决方案——安科瑞充电桩运维平台

汇鼎金融 25-08-20

摘要: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住宅小区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日益增长,无序充电可能导致电网负荷过大、设备过载等问题。本文探讨了住宅小区规模化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及系统实现,分析了有序充电的必要性、关键技术和系统架构,并提出了实施路径和未来展望。研究表明,有序充电策略能有效平衡电网负荷、降低充电成本、提高充电效率,是解决住宅小区电动汽车充电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电动汽车;住宅小区;有序充电;充电策略;充电系统

引言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2022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辆,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000万辆。住宅小区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充电场所,面临着规模化充电带来的挑战。无序充电可能导致电网负荷峰谷差加大、变压器过载、电能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研究住宅小区规模化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及系统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住宅小区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现状及问题,然后探讨有序充电的必要性和关键技术,接着提出系统架构和实施路径,最后展望未来发展方向。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住宅小区电动汽车充电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1住宅小区规模化电动汽车充电现状及问题

当前住宅小区电动汽车充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充电设施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二是充电行为集中,导致电网负荷峰谷差加大;三是缺乏智能管理,充电效率低下;四是电费结算方式单一,用户参与度低。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用户体验,也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

1.1 充电基础设施供需矛盾突出

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住宅小区充电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23年我国车桩比仅为2.5:1,远未达到1:1的理想配置。老旧小区受限于配电容量和停车位资源,充电桩安装率普遍不足30%。新建小区虽预留充电设施接口,但实际投运率不足50%,无法满足居民日常充电需求。

1.2 充电负荷时空分布失衡

调研数据显示,住宅小区充电高峰集中在18:00-22:00的用电晚高峰时段,与居民生活用电负荷高度重叠。某中型小区实测数据表明,无序充电使变压器负载率从45%骤增至85%,局部线路温升超过安全限值。周末充电负荷较工作日增加40%,季节性差异显著。

1.3 电能质量与安全隐患

多台大功率充电桩同时工作导致电压波动超过±7%,谐波畸变率达8.3%,影响家电使用。部分小区存在私拉乱接现象,电气火灾风险增加。某市消防统计显示,2022年电动车相关火灾中,住宅小区占比达62%。

1.4 运营管理机制缺失

当前90%以上的小区充电桩采用即插即充模式,缺乏智能调度功能。电费计价方式单一,无法引导错峰充电。物业公司普遍缺乏专业运维能力,故障响应时间超过48小时。用户投诉数据显示,充电桩可用率不足70%。

2有序充电的必要性和关键技术

有序充电是指通过智能调度和管理,合理安排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和功率,以达到优化电网负荷、降低充电成本、提高充电效率的目的。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平衡电网负荷,避免设备过载;降低用户充电成本;提高充电设施利用率;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有序充电的关键技术包括:负荷预测技术,准确预测小区用电负荷;智能调度算法,如基于电价激励、基于负荷均衡等策略;通信技术,确保数据传输实时可靠;用户交互界面,提高用户参与度。

2.1 有序充电的多元价值

实施有序充电可降低变压器峰值负荷30%以上,延缓电网升级改造投资。某试点项目表明,通过谷时段充电,用户平均充电成本下降40%。充电设施利用率可从45%提升至75%,周期缩短2-3年。同时可消纳夜间过剩风电,某北方城市实践显示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15%。

2.2 负荷预测技术

采用LSTM神经网络模型,综合历史充电数据、天气、节假日等因素,实现24小时负荷预测误差<8%。某示范项目引入居民用电行为分析,将预测准确率提高至92%。需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定期修正模型参数。

2.3 智能调度算法

(1)基于电价的激励策略:实施分时电价,设置3-5个价格阶梯,价差应达0.5元/kWh以上才能有效引导行为。

(2)负荷均衡算法:采用混合整数规划,在保证用户需求前提下,使变压器负载曲线方差化。

(3)紧急响应机制:当电网出现异常时,可在30秒内调整充电功率或暂停非紧急充电。

2.4 通信技术体系

构建"云-管-边-端"四级架构:云端平台负责策略制定,5G/光纤实现数据传输,边缘计算节点处理实时控制,充电桩终端执行具体指令。需满足100ms级时延要求,通信可靠性达到99.99%。

3系统架构和实施路径

有序充电系统架构包括:用户终端(手机APP、车载终端等)、充电桩、集中控制器、小区配电系统和电网调度。系统工作流程为:用户提交充电需求→系统收集电网和负荷信息→制定充电计划→执行充电并实时监控→完成结算和反馈。

实施路径建议:阶段,建设基础充电设施和通信网络;阶段,试点有序充电策略,收集用户反馈;第三阶段,推广并优化系统性能;第四阶段,与其他智能电网系统融合。

3.1 分层控制系统架构

(1)设备层:包含智能电表、交流/直流充电桩(7kW-21kW)、车载BMS系统,支持即插即充和预约充电。

(2)边缘层:部署区域控制器,集成负荷预测、实时调度功能,具备离线运行能力。

(3)平台层:云计算平台实现大数据分析和策略优化,支持与电网调度系统互联。

(4)应用层:开发用户APP,提供充电预约、费用查询、参与需求响应等功能。

3.2 关键设备技术要求

智能充电桩需具备:(1)功率动态调整(1kW步进);(2)双向计量(精度0.5S级);(3)安全防护(漏电保护、温度监测);(4)标准通信接口(OCPP1.6+协议)。配电系统应配置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

3.3 分阶段实施策略

阶段(1年):

完成配电设施改造,容量预留30%裕度

建设30%充电车位,部署通信网络

建立基础充电管理平台

阶段(2年):

充电车位覆盖率达80%

试点动态电价机制

开展用户行为引导

第三阶段(3年):

实现100%智能充电

接入虚拟电厂平台

开展V2G技术验证

4未来展望

未来住宅小区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与分布式能源(如光伏、储能)深度结合,形成微电网系统;二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更精准的负荷预测和调度;三是探索车网互动(V2G)模式,发挥电动汽车储能潜力;四是建立更灵活的电价机制,提高用户参与积极性。

4.1 新型电力系统下的融合发展

到2025年,预计60%的新建小区将配置光储充一体化系统。通过"分布式光伏+储能+充电桩"模式,可实现小区40%的能源自给。需研发多能流协调控制系统,解决源荷时空匹配难题。

4.2 人工智能深度应用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充电调度算法,可实时优化变量,响应速度较传统方法提升100倍。数字孪生技术将实现充电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故障预测准确率达90%以上。

4.3 车网互动商业化

随着动力电池技术进步,到2030年电动汽车可提供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的灵活调节能力。需建立完善的V2G市场机制,包括:(1)容量电价补偿;(2)电池衰减计量标准;(3)快速结算体系。

4.4 政策法规保障

建议出台《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规范》,明确:(1) 物业配合义务;(2)电力扩容标准;(3)安全监管责任。完善需求响应激励机制,对参与有序充电的用户给予积分奖励或电费返还。

5安科瑞充电桩收费运营云平台系统选型方案

5.1概述

AcrelCloud9000安科瑞充电柱收费运营云平台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接入系统的电动电动自行车充电站以及各个充电整法行不间断地数据采集和监控,实时监控充电桩运行状态,进行充电服务、支付管理,交易结算,资要管理、电能管理,明细查询等。同时对充电机过温保护、漏电、充电机输入/输出过压,欠压,绝缘低各类故障进行预警;充电桩支持以太网4G或WIFI等方式接入互联网,用户通过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扫码充电。

5.2应用场所

适用于民用建筑、一般工业建筑、居住小区、实业单位、商业综合体、学校、园区等充电桩模式的充电基础设施设计。

5.3系统结构

系统分为四层:

1)即数据采集层、网络传输层、数据层和客户端层。

2)数据采集层:包括电瓶车智能充电桩通讯协议为标准modbusrtu。电瓶车智能充电桩用于采集充电回路的电力参数,并进行电能计量和保护。

3)网络传输层:通过4G网络将数据上传至搭建好的数据库服务器。

4)数据层:包含应用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部署数据采集服务、WEB网站,数据服务器部署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基础数据库。

5)应客户端层:系统管理员可在浏览器中访问电瓶车充电桩收费平台。终端充电用户通过刷卡扫码的方式启动充电。

小区充电平台功能主要涵盖充电设施智能化大屏、实时监控、交易管理、故障管理、统计分析、基础数据管理等功能,同时为运维人员提供运维APP,充电用户提供充电小程序。

5.4安科瑞充电桩云平台系统功能

5.4.1智能化大屏

智能化大屏展示站点分布情况,对设备状态、设备使用率、充电次数、充电时长、充电金额、充电度数、充电桩故障等进行统计显示,同时可查看每个站点的站点信息、充电桩列表、充电记录、收益、能耗、故障记录等。统一管理小区充电桩,查看设备使用率,合理分配资源。

5.4.2实时监控

实时监视充电设施运行状况,主要包括充电桩运行状态、回路状态、充电过程中的充电电量、充电电压电流,充电桩告警信息等。

5.4.3交易管理

平台管理人员可管理充电用户账户,对其进行账户进行充值、退款、冻结、注销等操作,可查看小区用户每日的充电交易详细信息。

5.4.4故障管理

设备自动上报故障信息,平台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查看故障信息并进行派发处理,同时运维人员可通过运维APP收取故障推送,运维人员在运维工作完成后将结果上报。充电用户也可通过充电小程序反馈现场问题。

5.4.5统计分析

通过系统平台,从充电站点、充电设施、、充电时间、充电方式等不同角度,查询充电交易统计信息、能耗统计信息等。

5.4.6基础数据管理

在系统平台建立运营商户,运营商可建立和管理其运营所需站点和充电设施,维护充电设施信息、价格策略、折扣、优惠活动,同时可管理在线卡用户充值、冻结和解绑。

5.4.7运维APP

面向运维人员使用,可以对站点和充电桩进行管理、能够进行故障闭环处理、查询流量卡使用情况、查询充电充值情况,进行远程参数设置,同时可接收故障推送

5.4.8充电小程序

面向充电用户使用,可查看附近空闲设备,主要包含扫码充电、账户充值,充电卡绑定、交易查询、故障申诉等功能。

5.5系统硬件配置

放大看

6结论

住宅小区规模化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是解决当前充电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合理的策略和系统实现,可以平衡电网负荷、降低充电成本、提高充电效率。未来需要政府、电网企业、物业和用户多方协作,共同推进有序充电的普及和优化。同时,应加强技术研发和政策支持,为有序充电创造良好环境。

审核编辑 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