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讯 您是否还记得,2008年8月8日,29个巨大的焰火脚印,沿着北京中轴线从永定门一路迈进国家体育场“鸟巢”的经典画面。这座寄托着无数人希望与梦想的奥运场馆,终于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北京申奥成功以后,外形酷似鸟巢的设计方案在众多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
“鸟巢”重达4.2万吨,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内部没有一根立柱,高空大跨度的马鞍形屋盖支撑在24根桁架柱之上,只有采用一种名为Q460的高强度钢材才能解决结构的承重问题。但是当时,这种钢材很难进口,国内更是无处可寻。
李久林国家体育场工程 总工程师
我们经过研究以后,选择了这一条难走的路,攻克Q460钢的这种高强材料。从它的研制开始,一直到焊接技术的攻关。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被称为“地球之巅”。
2001年,北京奥申委在申办奥运会的规划中提出了在珠穆朗玛峰顶传递火炬的设想。
2008年3月,王勇峰带领登山队进驻珠峰大本营。这是45岁的王勇峰第三次登珠峰,即便是有着24年专业登山经验的他,依旧感到肩上背负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2008年5月8日, 经过吉吉、王勇峰、尼玛次仁、黄春贵和次仁旺姆五名火炬手的传递,北京奥运火炬顺利到达珠穆朗玛峰峰顶。
开幕式是历届奥运会的重头戏,也注定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为了达到“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目标,创作团队坚持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最终选定以中国特有的“绘画长卷”为线索,核心的文艺表演都在这张象征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画卷上进行。
随着中国画卷徐徐铺展,中华几千年的文明盛景陆续登台。巨大的活字印刷字模用古老的汉字表达了“和而不同”的中国精神;漫漫丝绸之路见证了东西文化交融汇合的历史;曼妙的乐曲之中,历代的繁荣跃然纸上……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参赛运动员参与角逐。其中,中国派出了由639名运动员组成的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
8月9日0时4分,高举火炬的体操运动员李宁腾空“飞翔”来到火炬塔旁,点燃引线,奥运圣火顿时熊熊燃烧,全场再一次欢呼沸腾。
这是中国人民永远难以忘怀的时刻。中国向世界奉献了一个共叙友情、共享和平的盛大庆典,开幕式刷新了人类历史上节目收视率的最高纪录,作为经典永远载入了史册。
北京奥运会让世界认识了一个更加开放、自信、从容的中国,正如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说:“北京奥运会将成为认识中国和北京的里程碑。”
蒋效愚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 副会长
我们中国百年奥运的追梦、圆梦的历史,恰恰是我们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样一个历史的缩影写照,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记忆。
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动着中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14年后,奥运圣火再度点亮北京的夜空,北京也成为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