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更年期关怀日:专家详解科学应对之道 呼吁女性打破“忍一忍”误区

汇鼎金融 25-10-27

  中新网辽宁新闻10月18日电 (姚小辉) 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关怀日,该纪念日由世界更年期医学会设立,旨在呼吁社会关注中老年女性健康,倡导对更年期症状进行科学管理与干预。记者当日走访沈阳菁华医院,采访了该院妇科专家袁小嵋主任医师。据了解,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中国女性认为更年期“忍一忍就能过去”,却不知长期忽视可能带来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困扰。

  袁小嵋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专业已40年,在妇科内分泌疾病及妇科肿瘤早期防治领域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早发型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围绝经期综合管理,以及对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老年泌尿生殖综合征等进行早期干预与全程管理。她的主要学术任职包括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内分泌及绝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并曾荣获辽宁省“最美医生”称号。

  袁小嵋指出,不少公众存在认知误区,认为“绝经后才会有更年期”。实际上,许多绝经前女性已出现严重更年期相关症状,如心慌胸闷、失眠早醒、关节酸痛等,但因不了解其根源,往往辗转于心内科、神经科等多个科室,走了不少弯路。“这些症状其实多与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引发的生理反应有关。更年期指女性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完全丧失的过渡阶段,涵盖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三个阶段:绝经前期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至绝经前的一段时间;绝经期指最后一次月经来潮后满一年,我国女性平均绝经年龄约为50岁;绝经后期则指停经一年后至卵巢功能完全丧失,即进入老年期前的阶段。”

  “很多女性虽意识到自己进入更年期,却误以为这是自然现象,选择‘硬扛’。”袁小嵋强调,这种“忍一忍”的态度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如增加妇科肿瘤、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乃至骨折的风险,部分人甚至因长期不适出现抑郁情绪,产生轻生念头。

  此外,也有部分女性虽重视更年期问题,渴望治疗,却不清楚更年期症状属于可治范畴,也不知应前往哪个科室寻求专业帮助。

  调查显示,在有更年期症状的中国女性中,25%的人选择自行服用营养品或保健品,仅14%主动寻求医生进行专业治疗。袁小嵋呼吁,公众应提高对更年期健康的科学认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至妇科内分泌或围绝经期门诊就诊,实现早干预、早管理。